admin

他们在大自然里放了一些专门针对虎杖的微生物和昆虫

admin 西甲联赛 2024-03-06 25浏览 0

  在当今的世界上,我们看到了很多物种入侵的情况,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,情况都是非常之多的,正因为物种入侵,就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,就像美国的锦鲤泛滥一样,整个河流都很少看到别的鱼类,前不久也经常看到有人在捕杀清道夫,这也是一种外来物种的入侵,而中国人最喜欢吃的小龙虾,有部分也是属于入侵的物种,当然这个还没有被完全的证实。

  

  而今天要讲的是一种外来植物的入侵,不在美国,也不在中国,而是在英国。这个故事就要从一位植物学家说起,他就是德国著名的内科医生、植物学家和旅行家——菲利普·弗兰兹·冯·西博尔德。这位有名的植物学家当时是以官方的名义派驻到日本开展工作的。

  

  在日期间,他的各种行动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,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当局的政府行为,对于外国人的活动自由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的。但是菲利普·弗兰兹·冯·西博尔德不堪寂寞,他在日本还是经常在日本民间各地行动,主要是因为他的专业所致,他通过走访采集到了很多植物的标本和种子进行研究。有一天经过一处火山的时候,他发现了一大片非常漂亮的植物,因此也采集了,并且还带回了欧洲老家栽种。

  

  经过了他亲手培育的种苗,后来也被引进到了比利时和英国,1850年的时候英国皇家植物园还栽种了这种植物,从此因为生命力旺盛,其蔓延程度一发不可收拾。这就是今天文章里要讲到的日本虎杖。

  

  日本虎杖其实就是日本的一种原生杂草,在这位大名鼎鼎的植物学家带到欧洲并引入英国之后,就开始蔓延成灾,严重影响了英国本土植物的生长,而且还很难除净。真的是“好奇害死猫”啊!不过,在这里我想到了中国的除草神器——农达,是不是英国皇家可以采购一些去试试呢?当然,这只是一个笑话,因为农达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除净的!

  

  当然,日本虎杖确实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植物,放在日本就是杂草,而到了英国就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,不过后面因为蔓延确实很头痛!短短的几年的时间,就成为了皇家植物园的霸主!虎杖所到之处,几乎看不到别的植物,这也太可怕了!

  

  正因为虎杖的生长态势猛,曾经也还真的被人喜欢过,但是最后见多了也就烦了,就连当年是日本虎杖忠实粉丝的英国园林设计师格特鲁德·杰基尔也开始厌恶,并且提醒不要引进和种植虎杖,因为后果太可怕了!

  

  日本虎杖的生命力之顽强,绝对是人们想不到的,不仅不怕水,而且碎叶片沿着河流漂到哪里就能长到哪里,唯一的方法就是连根系都不了,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焚烧,才能彻底清理干净。即使像是放野火一样,烧掉了土面上的,地下的依然会生长。虎杖的根系在地面下能长到5米深,如果清理不干净,10年后又会生长出来。

  

  我们见过插杨柳的,经常也会说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而插杨柳是要到河塘边才可以成活,其它的地方是很难成功的。而这个虎杖却不一样,放到土里,只要不是高温暴晒干掉,就是可以活起来的。甚至有的时候,你以为表面上的虎杖被清理干净了,但是地表以下的根系在经历了20年后,依然可以长势凶猛!因此,想要消灭虎杖,还真的是没有那么容易的。因此,虎杖被列为了重点的外来入侵植物。可以说那位植物学家埋下的祸根还是挺深的。

  

  虎杖的生长力旺盛,而且破坏力也是特别强的,无论是你家的水泥地或者是砖墙,只要稍微有点缝隙,它都能长出来,会将缝隙越撑越大,直到将你家的地面或者是墙面给破坏掉。

  

  虎杖来到英国也有一百多年了,如今的英国到处都是虎杖,也成为了英国社会植物界的一个“祸根”,因为根本没办法绝对清除。穿墙破路,让英国人们非常的头痛,因此他们还专门的绘制了一张英国虎杖地图,有的地方完全被虎杖攻占“沦陷”了!当然出现了虎杖的地方,也就被列入了“高危”地区,这是由于虎杖的破坏力所决定的,而且这一带的房子绝对很难卖出去!

  

  虎杖的侵袭,也给英国的民间带来了一定的社会价值,形成了一个产业,很多除虎杖的公司也就成立了,并且除虎杖的价格还不低,每平方米折合人民币差不多8700元,而且清理的标准是掘地3米还不止。

  

  有人会讲,虎杖的生命力这么强,为什么在日本没有蔓延呢?而且这东西在中国也有,而且还是一味中药,小时候放牛在野地里看到的还是挺多的。这是因为东亚的气候和环境,因为本来自然界就很平衡,虎杖也有自己的“天敌”,主要是一些以虎杖为食的昆虫和菌类生物。因此,从地上到地下都有以虎杖为食的东西,才有效地抑制了虎杖的蔓延。

  

  鉴于这样的情况,英国也开始想办法阻止虎杖的蔓延,他们在大自然里放了一些专门针对虎杖的微生物和昆虫,想一次来破坏虎杖生长的生态,不过虽然点子是出来了,但是彻底除掉虎杖还是“任重而道远”的!

  科学视野,欢迎点评!

他们在大自然里放了一些专门针对虎杖的微生物和昆虫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发表评论